当前位置:首页>>媒体/观点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15-2016)》媒体报道汇总

发布日期:2016-01-20设置

【编者按】1月15日,我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15-2016)》(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以下为部分媒体的报道情况。
 

人民日报海外版:“汇差”难撼人民币国际地位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6-01/16/content_1648098.htm

新华网:中国居民收入“跑赢”GDP 为供给侧改革添动力
http://news.xinhuanet.com/2016-01/19/c_1117825372.htm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2015-2016)》在沪发布
http://www.cssn.cn/gd/gd_rwhd/gd_zxjl_1650/201601/t20160117_2830625.shtml

解放网:上海财大建议:需求侧发力和供给侧改革要结合
http://www.jfdaily.com/caijing/bwyc/201601/t20160115_2069931.html

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财大课题组:2015年中国全年GDP增速约为6.9%
http://m.21jingji.com/article/20160118/herald/c17adb5e8642a1468d240fbc2b3c7d91.html

央广网:上海财大课题组预测2016年全年GDP增速约为6.3%
http://news.cnr.cn/native/city/20160116/t20160116_521153862.shtml

经济参考网:上财高研院报告预测2016年全年GDP增速约为6.3%
http://jjckb.xinhuanet.com/2016-01/17/c_135017751.htm

中青网:上财高研院预测:2016年人民币兑美金年内贬至7.0CNY/USD
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6-01/15/content_12080751.htm

中国经济时报:上财高研院: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继续下探
http://jjsb.cet.com.cn/show_471052.html

中国证券网:上海财大报告:2016年全年GDP增速约为6.3%
http://www.cnstock.com/v_news/sns_yw/201601/3685862.htm

澎湃:中国GDP增速不会大降,增速拐点最快2018年到来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22481

人民日报海外版:“汇差”难撼人民币国际地位
经济长期稳定向好 强势货币成色未变
“汇差”难撼人民币国际地位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1月16日第 02 版   记者 王俊岭

    新年伊始,有关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的方方面面让海内外各界十分关注。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言人莱斯表示,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之差凸显出中国对汇率的干预及人民币在未来数月所面临的贬值风险,而这可能威胁到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能力。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历史原因,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有很多结构性差异,离岸市场更容易受到投机、预期、炒作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大幅波动,从而形成“汇差”。尽管消除“汇差”需要一定时间,但这并不能动摇人民币在国际上长期坚挺的本质。

     “汇差”现象成因复杂
     一种商品会有两个价格吗?答案是肯定的。“汇差”也如此。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金融体系尚不健全,为维护金融稳定,资本项目开放程度长期较低。2004年,为解决流出境外的人民币的流通和交易问题,离岸人民币市场应运而生。国际清算银行研究显示,离岸市场池小水浅,本身就很容易产生波动,与此同时,其投资者构成在风险偏好、政策解读、交易偏好上,与在岸市场投资者又有很大差异,因此两个市场的广度及深度完全不同,进而形成不同的汇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焕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2010年以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其面临的国际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离岸人民币汇率的“干扰项”大大增多。
    “人民币地位上升吸引了更多投机者,特别是在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后到正式生效之前的过渡期,很多炒家都在对中国央行的政策下赌注,有些认为央行会全力稳定人民币汇率,有些则预计央行将放任人民币贬值。当资本项目并未完全开放时,人民币在两个市场间流动就有成本,这些都会加剧近期离岸市场的波动,最终扩大汇差。”张焕波说。
    弥补差距尚需时日
    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到延长外汇交易时间;从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上线,再到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盯住“一篮子货币”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可以说,人民币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改革一刻也没有停止。事实上,莱斯在“善意敲打”人民币后也表示,IMF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看法并未改变,人民币仍然处在纳入SDR的正确轨道上。
    “正如人们同时看两块表反而不知道准确时间一样,国内外市场的价差确实不利于反映人民币的真实价值,也不利于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行使价值尺度的职能。但同时也要看到,弥补两个市场各种差距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张焕波说,从长期来看,中国正持续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加强境内外资金流通的渠道建设;在短期,央行也选择适当时机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一定干预,意在向投机者传递明确信号、稳定市场预期。
    而针对离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频频下跌的原因,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刘煜辉则认为,2012年以来美国相对中国生产率呈向上趋势,但人民币和美元之间汇率却基本未动,从而累积了比较明显的贬值压力和调整压力,美联储加息无疑加速了这种压力的释放。

    仍是优质储备货币
    “形有波动,势仍向好。”这个被李克强总理用来描述中国经济现状的论断,如今同样适用于人民币。
    专家表示,尽管人民币兑美元波动较大且有所贬值,但人民币从更广泛、更长期的视角来看仍然是坚挺货币,未来随着离岸和在岸市场差距的缩小,人民币将更具优质储备货币的特征。
与离岸市场过度悲观的表现不同,海内外对中国经济的长期趋势大多持积极态度。商务部最新资料显示,2015年奥迪、普利司通、英特尔等全球500强企业在华投资兴业热情不减,所投资行业遍及生物、医药、通信、金融等领域,充分体现了海外企业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看好。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15-2016)》亦指出,中国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短期很难对经济产生较大的刺激效果,但却有利于经济肌体更加健康合理,是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举措。
    “从根本上看,货币价值依然与国家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尽管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我们相对其他主要经济体仍能够在较长一个时期内维持增速优势。与此同时,人民币在短期走软也并非全是坏事,它客观上也有利于中国商品出口。因此,虽然汇差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会出现持续、深度的贬值。”张焕波分析。

新华网:中国居民收入“跑赢”GDP 为供给侧改革添动力
中国居民收入“跑赢”GDP 为供给侧改革添动力
来源:新华社上海1月19日电  记者:陈爱平 周文其 许晓青

    中国国家统计局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居民收入“跑赢”GDP;同时,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进一步收窄。专家指出,中国居民收入增长、收入结构优化将为中国供给侧改革增添动力。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而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6.9%;另外,2015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1.4%。业内人士指出,居民收入相对于GDP、物价“跑”得更快,意味着居民的钱袋子购买力更强。

    同时,中国居民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为12459元、3956元、1740元、3812元;较2014年分别上涨了9.1%、6%、9.6%、11.2%。财产净收入及转移净收入增速快于工资性收入及经营净收入,显示出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进一步提升。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殷醒民介绍,“转移净收入”对应的转移支付保障对于社会中低收入群体来说至关重要,这项增速较快也说明社会中低收入群体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正进一步缩小: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延续了自2008年以来基尼系数不断收窄的趋势,也创出自2003年以来的新低值。

    专家指出,基尼系数是衡量居民贫富差距的重要指标,其经济含义是指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所占的比例。在现实生活中,基尼系数一般是0到1之间的值,值越大,说明收入分配越不平衡,值越小,说明居民贫富差距越小。

    2015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也即是说,当前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这也使得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比上年缩小0.02。

    另外,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为五组,记者根据统计局数据统计计算得出,相比起2014年,低收入组人均收入的增幅约10%,增速最高;而高收入组人均收入增幅为7%,增速最低。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权衡评价,未来5年,中国将使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国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减少贫困,这更是对世界经济包容性增长最为直接的贡献。

    业内人士指出,居民收入增长、收入结构优化对“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2016中国的结构性改革经济学人上海圆桌会议”上,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潘英丽指出,居民收入及实际购买力得到提升,就会愿意消费、愿意出门旅游、愿意休闲享受,从经济学的角度,就是总需求得到了有效的扩大。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15-2016)》也指出,中国居民海外旅游购物和海外代购的快速增长主要反映了国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有效供给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这也是供给侧改革将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随着居民收入增长,老百姓对商品、服务要求的不断提升,这将进一步倒逼国内企业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实现产业升级。

    同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6.4%,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从宏观经济的视角,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需要居民收入增长的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2015-2016)》在沪发布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15-2016)》在沪发布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16年01月17日 作者:李玉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李玉)1月15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15-2016)》。
报告认为,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继续放缓,1991年以来的25年首度“破7”,全年GDP增速约为6.9%,而根据实体经济指数校正后的经济增速仅为6.2%。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继续下探。按照目前发展态势,报告判断,2017 年中国进一步出现经济增速放缓是大概率事件。
    报告显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压力重重。在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的过程中伴随着通货紧缩特别是债务通缩的可能性大为增加,实体经济整体走势疲弱,消费信心下降明显,投资整体增速下滑,进出口增速持续低迷,民营企业倒闭潮、外迁势头扩大,并加速向银行业传导,使得银行坏账持续大幅增加,而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进程的加快以及美联储加息周期已开启,使得人民币贬值压力和资本外逃风险日益加剧。这些都表明,中国经济增长还继续处于探底的过程中。
    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持续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结构调整和内外需共同疲软的影响之外,发展驱动转型滞后、政府主导动力枯竭、国企产能过剩挤压民营经济、政府部门及其官员施政严重不作为以及对于“新常态”的理解偏差这五重原因是更重要的原因,至今仍然没有大的改善。
    报告认为,中国市场化改革指向不明确,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和变迁滞后,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具体改革措施不多,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大量越位、错位及在维护市场公平和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严重缺位,是导致中国经济增长持续大幅下滑最为关键的根源因素。
    报告还认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短期的,治标不治本,并且其效果正呈现边际递减的趋势。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并非流动性不足或需求不足,而是缺乏让经济持续增长的驱动力,激发效率提升和创新驱动的长期制度性安排匮乏才是根本。“十八大”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届五中全会则进一步明确提出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 2010-2020年之间实现翻番的政治承诺,在今后五年的“十三五”期间需要确保实现以6.5%为底线的经济增长目标。但是,如果促进效率提升和创新驱动的制度供给上得不到改进,目标实现将异常艰巨或成本巨大。
    报告分析表示,总结中国过去30多年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展望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未来之路,改革成就巨大除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保障社会稳定等因素之外,过去30多年改革之所以成功,是在给予企业、居民等市场主体更多经济上的选择自由,进行松绑放权的改革,在经济运行中大量引入竞争机制、坚持对外开放、鼓励民营经济大发展等这样一系列的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基本制度性变革下才取得的。
    因此,报告建议,中国下一步的改革应统一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及十八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发展理念上来,以市场化、法治化、和谐发展的结构性改革来同步解决做什么、谁去做、怎么做的问题,将需求侧发力和供给侧改革、短期增长和中长期发展有机结合,其关键是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行松绑放权和市场化制度性改革,正确理解发展的逻辑和治理的逻辑及处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据介绍,该报告采取了国际前沿、国内较为独特的基于准结构模型的情境分析和政策模拟方法,在对统计数据和经济信息充分收集和进行科学鉴别校正的基础上,对中国宏观经济最新形势进行严谨的分析,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客观的预测,并提供各种政策情景模拟结果供决策参考。课题组表示,该报告旨在聚焦中国宏观经济中面临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基于扎实的数据采集整理和严谨的计量经济分析,给出短期政策对策和针对某个方面或领域给出长期治理建议,实现短期对策与中长期治理互动互补的有机结合。

解放网:上海财大建议:需求侧发力和供给侧改革要结合
上海财大建议:需求侧发力和供给侧改革要结合
来源: 解放网 2016-01-15  记者:唐烨

    解放日报 解放网讯(记者 唐烨)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今日发布最新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15-2016)》称,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放缓,全年GDP增速预计为6.9%,中国经济增长还处探底过程中。课题组建议,宏观经济政策要将需求侧发力和供给侧改革、短期增长和中长期发展有机结合。
    课题组基于IAR-CMM宏观经济预测模型的情景分析和政策模拟所得的预测,2016年CPI增长1.3%,PPI下降3.0%,消费增长10.8%,投资增长9.5%,进口下降4.8%,出口增长1.36%,M2增长13.3%,年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会贬至7.0。美国加息的速度与力度是较大不确定因素,如果美国经济持续转好,美联储缓慢提高加息的速度和力度,由此将引起2016年美国对我国出口需求提高10%。
    课题组认为,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并非流动性不足或需求不足,而是缺乏让经济持续增长的驱动力,因此,激发效率提升和创新驱动的长期制度性安排匮乏才是根本。
    课题组建议,要实现以上目标,中国下一步的改革应统一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及十八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发展理念上来,以市场化、法治化、和谐发展的结构性改革来同步解决做什么、谁去做、怎么做的问题,将需求侧发力和供给侧改革、短期增长和中长期发展有机结合,并继续推行松绑放权和市场化制度性改革。

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财大课题组:2015年中国全年GDP增速约为6.9%
上海财大课题组:2015年中国全年GDP增速约为6.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6年1月18日  记者:何苗

    2015年中国经济年终答卷将出。
    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中国2015年经济增长数据,包括GDP总量、三大类产业,以及九个门类行业的数据。
    近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也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15-2016)》。据上财课题组测算,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继续放缓,全年GDP增速约为6.9%。
    上述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持续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结构调整和内外需共同疲软的影响之外,发展驱动转型滞后、政府主导动力枯竭、国企产能过剩挤压民营经济、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官员施政严重不作为以及对于“新常态”的理解偏差这五重原因是更重要的原因。
    此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短期的,治标不治本,并且其效果正呈现边际递减的趋势。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并非流动性不足或需求不足,而是缺乏让经济持续增长的驱动力,激发效率提升和创新驱动的长期制度性安排匮乏才是根本。
    在稳增长的前提条件下,上述课题组认为,当前的政策选项是加大定向减税力度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类企业等新兴产业提供结构性税费优惠鼓励扩大投资,调节直接税和间接税的相对比重释放消费潜力,其代价是增加赤字和政府债务。同时,当前物价水平比较稳定,有政策空间进一步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但是其代价是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大,在当前资本项目开放步骤加快的背景下面对更大的资本流出风险。
    因此,中国下一步的改革应统一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及十八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发展理念上来,以市场化、法治化、和谐发展的结构性改革来同步解决做什么、谁去做、怎么做的问题,将需求侧发力和供给侧改革、短期增长和中长期发展有机结合,其关键是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行松绑放权和市场化制度性改革,正确理解发展的逻辑和治理的逻辑及处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以下为上财高研院主要观点:
    1、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高,但消费信心明显下降。
    尽管2015年第三季度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较上半年略有上升,但前11个月累计增速仅为10.6%,较2014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由于国内的社会公共服务还不健全,加上经济下行带来的收入下降担忧(课题组的计量分析显示,消费对收入的弹性约为0.6),以及受股市大幅震荡的影响,自2015年6月以来,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满意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均呈现明显下降。同时,迅速发展的海外代购对国内消费市场形成越来越大的影响。由此,内外双重因素拖累社会消费,增长后劲不足。

 
    2. 投资价格持续负增长,投资增速大幅下滑。
    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投资占比都处于下降趋势,短期难以逆转。虽然政策性基建投资的占比被动上升,但仅占投资的 23.4%左右。 


 

    3. 企业利润持续负增长,实体经济低迷,引发企业倒闭潮。
1至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利润值同比下降-1.9%,而2014年同期水平是正增长5.3%。基于对珠三角制造业倒闭的调查看,家具、纺织、电子、陶瓷等行业是停工、破产倒闭的“重灾区”。


 

    4. 国际贸易压力凸显,人民币贬值对出口的改善作用有限。
    课题组测算,中国的出口汇率弹性为-0.36,进口汇率弹性为-0.48,弹性绝对值都远小于1,人民币贬值对出口的改善作用有限,也不会大幅增加进口需求。而出口和进口的收入弹性分别为4.4和1.2,这显示出口和进口均对需求敏感,出口尤其敏感。因此中国出口的恢复将主要取决于世界经济回升和国际对华产品需求的改善。
    5. 国际资本大幅流出,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
    2015年以来,人民币相对美元持续贬值,人民币贬值压力和资本流出相互促进,是当前影响中国金融稳定和外汇市场稳定的潜在风险因素。
    6.地方债务暗藏长期金融风险。
    中国债务积累已达到较高水平,对债务顺利置换提出了较大挑战。

央广网:上海财大课题组预测2016年全年GDP增速约为6.3%
上海财大课题组预测2016年全年GDP增速约为6.3%
来源:央广网  2016-01-16
http://news.cnr.cn/native/city/20160116/t20160116_521153862.shtml

    央广网上海1月16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通讯员刘伟)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今天最新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15-2016)》,预测2016年全年GDP增速约为6.3%。
    该课题组基于IAR-CMM宏观经济预测模型的情景分析和政策模拟所得的预测,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继续放缓,1991年以来的25年首度破7,全年GDP增速约为6.9%, 而根据其提出的实体经济指数校正后的经济增速仅为6.2%。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继续下探,在基准情景下,预测2016年全年GDP增速约为6.3%, 而经校正后的经济增速约为5.5%。同时, 2016年中国CPI增长1.3%,PPI下降3.0%,消费增长10.8%,投资增长9.5%,进口下降4.8%,出口增长1.36%,M2增长13.3%,年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会贬至7.0 CNY/USD。
    该报告进一步指出,若对宏观经济环境做乐观估计,如假定美国经济持续转好,美联储缓慢提高加息的速度和力度,由此引起2016年美国对我国出口需求提高10%,预计全年GDP增速可有6.4%;如果对宏观经济环境做悲观估计,如假设至2016年底人民币兑美元贬值20%,预计全年GDP增速仅为6.15%。按照目前发展态势,课题组判断,2017 年中国进一步出现经济增速放缓是大概率事件。
    基于中西合璧、优化整合的方针,上财高等研究院依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组建了阵容强大的课题组成员团队,包括2位现任或曾任美联储高级经济学家的国际资深专家,10多位获得国际国内顶尖大学博士的高级研究人员。作为课题组的成果体现形式之一,报告采取了国际前沿、国内较为独特的基于准结构模型的情境分析和政策模拟方法,在对统计数据和经济信息充分收集和进行科学鉴别校正的基础上,对中国宏观经济最新形势进行严谨的分析,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客观的预测,并提供各种政策情景模拟结果供决策参考。

经济参考网:上财高研院报告预测2016年全年GDP增速约为6.3%
报告预测2016年全年GDP增速约为6.3%
来源: 经济参考网2016-01-17  记者:王玉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日前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15-2016)》。报告预测2016年全年GDP增速约为6.3%,CPI增长1.3%,PPI下降3.0%,消费增长10.8%,投资增长9.5%,进口下降4.8%,出口增长1.36%,M2增长13.3%,年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会贬至7.0 CNY/USD。
    报告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持续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结构调整和内外需共同疲软的影响之外,发展驱动转型滞后、政府主导动力枯竭、国企产能过剩挤压民营经济、政府部门及其官员施政严重不作为以及对于“新常态”的理解偏差这五重原因是更重要的原因,至今仍然没有大的改善。
    报告指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短期的,治标不治本,并且其效果正呈现边际递减的趋势。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并非流动性不足或需求不足,而是缺乏让经济持续增长的驱动力,激发效率提升和创新驱动的长期制度性安排匮乏才是根本。
    报告建议,下一步改革应统一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及十八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发展理念上来,以市场化、法治化、和谐发展的结构性改革来同步解决做什么、谁去做、怎么做的问题,将需求侧发力和供给侧改革、短期增长和中长期发展有机结合,其关键是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行松绑放权和市场化制度性改革,正确理解发展的逻辑和治理的逻辑及处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中青网:上财高研院预测:2016年人民币兑美金年内贬至7.0CNY/USD
上财高研院预测:2016年人民币兑美金年内贬至7.0CNY/USD
来源:中青在线2016-01-15 记者:王烨捷

    中青在线上海1月15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今天,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15-2016)》。报告组测算,2016年乐观估计我国GDP增速6.4%。
    这份研究报告称,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压力重重。在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的过程中伴随着通货紧缩特别是债务通缩的可能性大为增加,实体经济整体走势疲弱,消费信心下降明显,投资整体增速下滑,进出口增速持续低迷,民营企业倒闭潮、外迁势头扩大,并加速向银行业传导,使得银行坏账持续大幅增加,而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进程的加快以及美联储加息周期已开启,使得人民币贬值压力和资本外逃风险日益加剧。
    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经济增长还继续处于探底的过程中。主要观点和结论认为,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继续下探,具体预测结果分为3大类:
    一、在基准情景下,预测2016年全年GDP增速约为6.3%,而经校正后的经济增速约为5.5%。同时,2016年中国CPI增长1.3%,PPI下降3.0%,消费增长10.8%,投资增长9.5%,进口下降4.8%,出口增长1.36%,M2增长13.3%,年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会贬至7.0 CNY/USD;
    二、若对宏观经济环境做乐观估计,如假定美国经济持续转好,美联储缓慢提高加息的速度和力度,由此引起2016年美国对我国出口需求提高10%,预计全年GDP增速可有6.4%;
    三、如果对宏观经济环境做悲观估计,如假设至2016年底人民币兑美元贬值20%,预计全年GDP增速仅为6.15%。按照目前发展态势,课题组判断,2017 年中国进一步出现经济增速放缓是大概率事件。

中国经济时报:上财高研院: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继续下探
上财高研院: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继续下探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6-01-20   记者:吕红星

    本报讯(记者吕红星)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继续下探。1月15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发布的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 (2015-2016)》对中国经济作出了上述预测。

    报告认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压力重重。在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的过程中伴随着通货紧缩特别是债务通缩的可能性大为增加,实体经济整体走势疲弱,消费信心下降明显,投资整体增速下滑,进出口增速持续低迷,民营企业倒闭潮、外迁势头扩大,并加速向银行业传导,使得银行坏账持续大幅增加,而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进程的加快以及美联储加息周期已开启,使得人民币贬值压力和资本外逃风险日益加剧。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国经济增长还继续处于探底的过程中。

    关于中国经济,报告认为,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继续放缓,1991年以来的25年首度破7,全年GDP增速约为6.9%,而根据课题组提出的实体经济指数校正后的经济增速仅为6.2%。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继续下探,具体预测结果如下:

    在基准情景下,预测2016年全年GDP增速约为6.3%,而经校正后的经济增速约为5.5%。同时,2016年中国CPI增长1.3%,PPI下降3.0%,消费增长10.8%,投资增长9.5%,进口下降4.8%,出口增长1.36%,M 2 增长13.3%,年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会贬至7.0CNY/USD。

    若对宏观经济环境做乐观估计,如假定美国经济持续转好,美联储缓慢提高加息的速度和力度,由此引起2016年美国对我国出口需求提高10%,预计全年GDP增速可有6.4%。

    如果对宏观经济环境做悲观估计,如假设至2016年底人民币兑美元贬值20%,预计全年GDP增速仅为6.15%。按照目前发展态势,课题组判断,2017年中国进一步出现经济增速放缓是大概率事件。

中国证券网:上海财大报告:2016年全年GDP增速约为6.3%
上海财大报告:2016年全年GDP增速约为6.3%
来源:中国证券网2016-01-18  记者:宋薇萍

    中国证券网讯 (记者 宋薇萍)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18日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15-2016)》。课题组基于IAR-CMM宏观经济预测模型的情景分析和政策模拟所得的预测,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继续放缓,1991年以来的25年首度破7,全年GDP增速约为6.9%, 而根据课题组提出的实体经济指数校正后的经济增速仅为6.2%。
    据介绍,基于中西合璧、优化整合的方针,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依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组建了阵容强大的课题组成员团队,包括2位现任或曾任美联储高级经济学家的国际资深专家,10多位获得国际国内顶尖大学博士的高级研究人员。
    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继续下探,具体预测结果如下:第一,在基准情景下,预测2016年全年GDP增速约为6.3%, 而经校正后的经济增速约为5.5%。同时, 2016年中国CPI增长1.3%,PPI下降3.0%,消费增长10.8%,投资增长9.5%,进口下降4.8%,出口增长1.36%,M2增长13.3%,年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会贬至7.0 CNY/USD;第二,若对宏观经济环境做乐观估计,如假定美国经济持续转好,美联储缓慢提高加息的速度和力度,由此引起2016年美国对我国出口需求提高10%,预计全年GDP增速可有6.4%;第三,如果对宏观经济环境做悲观估计,如假设至2016年底人民币兑美元贬值20%,预计全年GDP增速仅为6.15%。按照目前发展态势,课题组判断,2017 年中国进一步出现经济增速放缓是大概率事件。
    课题组认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压力重重,中国经济增长还继续处于探底的过程中。而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并非流动性不足或需求不足,也不是资本、人力、土地或技术任何一种生产要素供给不足,而是缺乏让经济持续增长的驱动力,激发效率提升和创新驱动的长期制度性安排匮乏才是根本。
    课题组认为,中国下一步的改革应统一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及十八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发展理念上来,以市场化、法治化、和谐发展的结构性改革来同步解决做什么、谁去做、怎么做的问题,将需求侧发力和供给侧改革、短期增长和中长期发展有机结合,其关键是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行松绑放权和市场化制度性改革,正确理解发展的逻辑和治理的逻辑及处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如果一定要以稳增长为前提来考虑宏观政策应对选项,课题组认为,当前最适宜的政策选项是加大定向减税力度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类企业等新兴产业提供结构性税费优惠鼓励扩大投资,调节直接税和间接税的相对比重释放消费潜力,其代价是增加赤字和政府债务。同时,当前物价水平比较稳定,有政策空间进一步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但是其代价是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大,在当前资本项目开放步骤加快的背景下面对更大的资本流出风险。但课题组同时也认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经济政策都是短期的,从中长期看可能有副作用,治标不治本,而其效果也呈边际递减的趋势。
    对于供给侧改革,课题组认为,供给侧改革的提法是一个进步,但也不应人为地将需求侧发力和供给侧改革拆分开来,供给端与需求端不可割裂,最重要的是良性制度供给。供给和需求是一体两面的,不必纠缠所谓供给端还是需求端发力,关键是改革端,增加更加市场化的制度供给才是根本。

澎湃:中国GDP增速不会大降,增速拐点最快2018年到来
中国GDP增速不会大降,增速拐点最快2018年到来
来源:澎湃新闻网  记者:陶宁宁

    2015年的中国经济成绩单1月19日发布,GDP增速为6.9%。这一成绩并没有给市场带来惊喜,却也没有造成多大的惊悚。目前,市场对中国经济未来将呈“L型”增长已经有了普遍的共识,但关注的焦点在于“L型”的拐点究竟何时才能到来?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最新经济数据之后,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分析人士均表示,2016年、甚至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仍将进一步下滑,“L型”拐点或许要到2018年才会出现。

    关于2016年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分析人士的预测虽各有不同,但他们普遍表示,未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经济“工具”的操作空间正在变小。

    乐观估计明年房地产市场或许就能转暖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增速从2014年的15.7%下跌5.7个百分点至10.0%,其中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出现明显下滑;工业生产增加值同比增速从2014年的8.3%下滑至6.1%;即便是最令人放心的消费数据也不及上年,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10.7%,略低于2014年的11.9%。

    对于2016年中国经济的预测,摩根士丹利的预测较为乐观,然而,其最新报告也显示已经调低了对于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至6.5%-6.6%左右。而此前,摩根士丹利对于中国2016年GDP增速的预测达到6.7%。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调低预期是考虑到去过剩产能的力度将会加大,与此同时,消费、投资与出口“三驾马车”在今年的表现都会较为乏力。但章俊认为,今年固定资产投资依然能保持10%的增速,原因是房地产去库存取得一定成果,而新开工情况也或将迎来转暖,从而使得固定资产投资一项不会再对经济增长造成过多拖累。

    相对较为悲观的预测也不在少数,例如瑞银对于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仅为6.2%。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张敏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通缩的风险会进一步影响到企业投资的意愿和能力,因此预计今年固定资产投资中包括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等领域仍然会继续对经济造成拖累。此外,出口受外部环境,如美联储加息的幅度与速度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前景走势的影响也存在不确定性;而即便是表现相对较好的消费,受经济增速放缓引起的收入增速放缓影响,增长后劲不足,对经济的带动能力也比较有限。

    受访分析人士均表示,中国经济增速继续放缓的趋势将持续至2017年,若改革进程顺利,“L型”拐点或最快在2018年出现,并保障中国经济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年均6.5%的增长目标。

    相比经济基本面,政策被市场误读造成的风险更大

    受访分析人士同时指出,2016年经济的复杂形势会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空间变得更加狭窄。

    今年财政赤字的扩大已经可以确定,但另一方面,政府债务问题也被认为是中国经济的潜在风险之一。对此,章俊认为,相比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操作空间还相对较大。“政府债务问题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而中央政府的财政状况则较好。从财政政策上来说,地方财政需要去杠杆,而中央财政则可以适当加杠杆。”

    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则会更小。原因是美联储进入加息通道后,将会加剧新兴经济体的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压力,从而使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货币政策陷入两难。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年在货币政策的运用上,降息的次数会很少,而降准的次数则可能较多。“降准可能2-4次,每次0.5%,降息会较为谨慎。”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

    多位分析人士都将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的压力列入了2016年中国经济的巨大风险之一。但在章俊看来,比起汇率波动本身,政策层面不透明造成的市场误读可能会造成更大的风险。

    “例如在人民币和美元脱钩,转向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时候,引起市场的大幅波动。其他的政策也是如此,市场对于经济基本面已经有所预期,所以相比基本面,政策不能被市场正确理解的风险更大。”章俊举例,2016年对于政策预期管理的要求将会大大提高,而政策应对是否及时、透明将极大地左右市场的反应,并构成潜在的风险。

    就业压力构成风险,但行业分化加大

    在2016年以及之后一段时期,就业压力也可能会对“去产能”的任务构成一定矛盾,并将一定程度影响稳增长政策的力度和经济转型的速度。

    在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的报告中指出,通货紧缩(预期)的增加将导致企业的实际债务增加。这将进一步挤压企业实际利润,抑制企业新增岗位的意愿。

    不过,从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就业并未构成较大压力。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在1月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15年中国大城市调查失业率在5.1%左右。对于去产能对就业的影响,王保安表示,一些传统行业确实存在产能过剩以及“僵尸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去产能对就业不可能不产生影响。但他说,“就业政策、失业保险政策的完善,尤其是一系列加大就业推进就业力度的政策,就是为了保证去产能过程是一个平稳的过程,而不至于出现明显的失业现象,以保证中国经济的平稳、中高速的增长。”

    根据国际专业人才招聘顾问公司德华士于1月19日发布的对于北京、上海、苏州三个城市调查后的薪资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企业确实存在缩减扩张计划,减少新增岗位的现象,而制造业的招聘明显放缓。对于2016年的预测显示,中国企业在扩张和新增人手方面仍然会保持谨慎,但值得注意的是,行业的分化会加大。

    报告称,2016年IT业将会成为招聘市场的主要增长来源,制药和医疗保健等行业也将继续增长。而从薪资情况来看,快速消费品行业专职者的平均薪资涨幅将达到20-30%,但制造业的情况则较不乐观,制造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薪资可能不升反降。

    “就业市场反应出来的情况和中国经济转型的趋势是一致的,我们认为虽然经济增速下滑会对就业构成一定压力,但并不会波及所有行业。受影响的依然是一些传统行业。”德华士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王强说。